你適合哪種刷牙法?成長過程刷牙大解析

本篇的重點是 — 並不是每一個年紀都適用於同一種刷牙法,相對而言,在不同的年紀與不同的牙齒狀態,就會需要不同的潔牙形式。依據狀況可以分成以下分類:

孕期維護建議

幼年期維護建議
0-6個月(無牙期)
6-13個月(前牙萌出期)
14-30個月(後牙萌出期)
2.5-7歲(全乳齒期)

兒童期維護建議(7-13歲)

成年期維護建議(14-80歲)

缺齒區維護建議(口內有膺復狀態)
植牙與單顆假牙
具相連固定假牙(含相連植牙)
單純缺牙區與活動假牙
全口活動假牙


孕期口腔保健建議

刷牙
以改良氏貝氏刷牙法為原則,一日兩次,均為飯後
牙縫
    需佐以牙線或牙尖刷,飯後清潔。
食物
高礦物質(鈣、磷、氟)、葉酸、VitD等營養補充品,飲食必須均衡
其他
可佐以無醣口香糖或益生菌複方穩定口內/體內菌群
健保資源
91017C – 孕婦洗牙與口腔衛教(限九十日一次)
91019C – 孕期牙周疾患之緊急處理

嬰兒口腔保建 – 無牙期

特徵
口內無牙的時期;通常嬰兒的第一顆牙齒會在出生後6-10個月萌出;若未滿五個月即萌發,建議前往醫院找尋醫院的兒童牙科專科醫師診斷並尋求建議。
飲食
母乳是最重要的!但無需太刻意,斷奶了就選購任一品牌的配方奶,在沒有明顯排斥為前提下,持續使用同一種配方奶為主食。
每日建議補充一滴高單位Vit D滴劑,不建議使用氟靛。
清潔
喝完後飲一口水(煮沸後冷卻)避免奶水鬱積(發酵)。
可在一日中至少一次以小型、乾淨紗巾包覆手指,擦拭口腔內壁與舌苔,並讓嬰兒吸吮。
就醫
未滿五個月出現牙齒 = 異常 = 請前往各區域級以上醫院尋求兒童牙科專科醫師尋求建議。
健保資源
NA

嬰兒口腔保建 – 前牙萌發

特徵
口內有任一牙齒萌出即進入本期;這個時期也是讓孩童轉訓柔軟副食品的關鍵時期,通常是六個月至滿一歲(約略等於犬齒與乳臼齒開始萌出)的時間帶,此時期的牙齒保護難度較高。
飲食
可少量多樣化的吃副食品,仍以母乳/配方奶為主;
喝完奶與吃完副食品後建議飲一口水;
每日可補充一滴Vit D,若無便祕問題可在配方奶或副食品中少量補充鈣與鐵(反之則可補充益生菌),一日可補充一次最小單位(0.25mg)氟靛。
清潔
原則上同無牙期,父母可於每次飯後適度按摩口內口外,讓孩子適應潔牙的異物感。
可以開始使用最小號牙刷輕輕刷牙齒表面。不必在意是否徹底清潔或牙齒排列是否整齊
需注意孩童的咬合力道會隨著飲食而加強,需注意儘量不要
牙膏:
請直接使用1000-1500ppm含氟牙膏,一日1-2次使用米粒大小(薄薄一層)的含氟牙膏。其他時間可以使用無氟牙膏清潔。
安撫奶嘴:
本時期口腔內時常出現咬傷,是最依賴安撫奶嘴的時期,家長無需在此時期戒奶嘴。
就醫:
一有牙齒萌出即可前往兒童牙科/家庭牙科做初步檢查與塗氟;若已年滿一歲仍無任何牙齒萌出,亦應前往兒童牙科做檢查。
健保資源:
91020C  牙菌斑去除照護
91014C  牙周暨齲齒控制基本處置
P6701C-P6705C  嚴重齲齒兒童口腔健康照護 (診察→治療→回診前三次)
AC-IC81/87  嬰幼兒塗氟(院所)
AC-IC88/89  嬰幼兒塗氟(巡迴)

幼兒口腔保健 – 後牙萌發

特徵:
犬齒與乳臼齒有任一牙萌出即進入本期,直到乳牙二十顆長齊為止。一般約略為一歲至三歲間的時間帶。
飲食
:
可漸漸減少奶量,儘可能戒夜奶,在後牙形成成對咬合後可以漸漸食用食物原型(即大人的食物)。隨時喝水,仍可補充VitD與氟靛(0.25-0.5mg)。
清潔:
一日刷牙兩次,由父母執行,正式使用牙刷,若牙縫較密可使用牙線(棒)
牙刷:
主要刷洗有凹陷區的咬合面,不必太在意是否徹底清潔,但求儘量均勻塗布牙膏於口內。
牙膏: 用法與前一期一致。
安撫奶嘴:
本時期咬傷的機率會慢慢降低,待後牙上下對咬牙成對萌出,出現穩定咬合時,可以正式戒除奶嘴(通常於19月齡-兩歲間發生)
其他:
父母可在遊戲中積極按摩/剌激口腔,並訓練幼兒適應正常飲食。
就醫:
固定三-六個月檢查與塗氟一次,一般而言,滿三歲應長滿20顆牙,否則應尋求牙醫師檢查與追縱
健保資源:
91020C  牙菌斑去除照護
91014C  牙周暨齲齒控制基本處置
P6701C-P6705C  嚴重齲齒兒童口腔健康照護 (診察→治療→兩年內回診前三次)
AC-IC81/87  嬰幼兒塗氟(院所)
AC-IC88/89  嬰幼兒塗氟(巡迴)

兒童口腔保健 – 完整乳齒齒列

飲食:
訓練正常飲食,奶水或配方奶降為輔助。可補充VitD、氟、鈣。
正常飲食 – 一日進食次數不大於五次,每次進食時間不超過半小時。
清潔:
這時期的孩童會開始希望憑自已的意願執行刷牙,唯手部發育不夠靈巧,父母應於『不損害孩子成就感』的前提下輔助 — 比方以檢查或遊戲之名行刷牙與按摩口腔之實,重點刷洗易蛀的後牙咬合面,與使用牙線處理牙縫區。
【自本期開始,父母可漸次的放手培養孩子的潔牙習慣,由每日檢查慢慢調整至隔日、每周檢查即可。】
牙膏:
含氟牙膏用法可稍增量至黃豆大小,一日仍僅能使用一次。可開放孩童自行使用無氟牙膏嘗試刷牙,若孩童已學會『漱口』『吐出』的動作,則可開始使用一般牙膏訓練自行刷牙。
就醫:
本期為蛀牙高峰期,請固定每三個月檢查與塗氟;一般而言,六-七歲間會進入下一期。
健保資源:
91020C  牙菌斑去除照護
91014C  牙周暨齲齒控制基本處置
P6701C-P6705C  嚴重齲齒兒童口腔健康照護 (診察→治療→回診前三次)
AC-IC81/87  嬰幼兒塗氟(院所)
AC-IC88/89  嬰幼兒塗氟(巡迴)

兒童期(換牙期)口腔保健

飲食: 正常飲食
清潔: 此時孩童的手部發育已漸完善,可執行細微動作(故可執筆,為學齡期)。父母介入輔助次數應減少為每周 – 每月一次,並訓練兒童養成刷牙習慣。建議每周還是要有一次檢察刷牙。
牙膏: 可漸次使用普通含氟牙膏刷牙。
就醫: 本期為蛀牙高峰期,請固定三個月 – 半年檢查。
健保資源:
91020C  牙菌斑去除照護
91014C  牙周暨齲齒控制基本處置
AC/IC-8A、8B、8C、8D 窩溝封填
AC/IC-8E、8F、8G、8H 窩溝封填/特殊狀況
AC/IC-8I、8J、8K、8L 窩溝封填第一次檢查
AC/IC-8M、8N、8O、8P 窩溝封填第二次檢查
AC/IC-87  特殊兒童塗氟(院所)
AC/IC-89  特殊兒童塗氟(巡迴)

成年期維護建議(如何成就八○二○法則?)

飲食: 正常
清潔: 改良式貝氏刷牙法+牙線/牙尖刷清潔牙縫+
父母: 放手,確保孩子建立刷牙與定期回診習慣。
健保資源:
91004C  全口洗牙
91014C  牙周暨齲齒控制基本處置
P7101C  青少年齲齒控制照護處置
P7102C  青少年氟化物治療

圖表簡示 –

年齡
刷牙模式
執行角色
0-6個月 飲水、擦拭口腔 父母
6個月 – 12個月 繞圈/貝式刷牙法、擦式口腔
1-3歲 咬合面重點繞圈法刷牙
擦拭、按磨口腔
孩子有興趣可由孩子試玩牙刷,父母以檢查之名行刷牙之實
3-6歲 水平橫刷或繞圈法刷牙 孩子試刷,父母使用牙線並檢查,必要時介入協助
學齡兒童-12歲 改良式貝氏刷牙法
學習牙線、按摩口腔
孩子,父母每周檢查,必要時介入協助
13歲以後 孩子自律

缺齒區維護建議(口內有膺復狀態) — 下篇繼續

to Be Continued~~
Edited by JJLi

給臺中人的疫情外出指引

以下文章,僅根據官方發布的疫情指引修改而成

疫情官方指引

總之,二級以上的共通的原則是:

一、    出門就戴口罩,並遵守防疫距離。
二、          不共餐,多利用零接觸外送。
三、 回家第一時間洗手、洗澡並換下衣服
四、 隨時注意中央與地方的防疫資訊變化

即: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徹底分開,並將公共(尤其室內空間)視為污染區,以守護自已的健康。

臺中出外強制公文

如果您的所在地是【三級警戒區】
您應該遵守以下指引

1. 避免非必要室內活動
2. 室外活動儘可能保持社交距離,同時全程配帶口罩(儘量減少出門)。
3. 用餐請務必保持社交距離(禁內用),建議『單獨』於私人空間(如自用車車內)用餐並處理垃圾,並多利用零接觸外送服務
4. 儘量避免大眾運輸工具,若必須使用,請一律取得坐位才能搭乘,並全程載口罩,禁飲食,儘可能保持安全距離
5. 回到居所時,請第一時間洗手、換下外出衣物並洗澡後再進行居家活動。
6.非必要請勿離開【三級警戒區】範圍,若必須離開請做好防護,禁接觸環境與外人並儘快回來。(或進入居住處後自我健康管理14日)
7. 若有任何疑慮或不適,請撥打 1922 防疫專線,由專人為您服務。
8.隨時注意中央(1400)與地方發布的最新疫情資訊,並注意是否有新設的快篩站(表示該地最新疫調顯示之潛在疫情熱點)並避免前往。

臺中市現有快篩站點統計(滾動更新

山線: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、台中慈濟醫院。
海線:童綜合醫院戶外停車場社區篩檢站、光田綜合醫院。
屯區:國軍台中總醫院、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戶外停車場社區篩檢站。
城區:台中榮民總醫院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、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、中港澄清醫院。

專案開設篩檢站(暗示疫情熱區)朝陽科技大學、梨山平等國小(偏鄉專案)。

如果您的所在地是【二級戒備區】
您應該遵守以下指引

1. 進入室內空間請戴口罩,並建議遵守防疫距離
2. 於室外空間亦建議遵守防疫距離,方便的話也可戴口罩
3. 建議避開人潮,切勿搶購。
4. 用餐請先洗手,注意防疫距離,請愛用防疫隔版或外帶、外送。
5. 請避免前往已宣布為【三級】或更高級的警戒區
6. 大眾運輸工具請全程戴口罩、禁飲食、儘可能保持安全距離
7. 回到居所時,請第一時間洗手、換下外出衣物並洗澡後再進行居家活動。
8. 請隨時注意地方衛生局(協助中央)發布的疫情足跡相關訊息,並檢視自身健康狀況。(若有不適可打1922詢問或就近前往營業中專責醫療院所咨詢:注意,勿搭大眾運輸
9. 若過去14日內與確診患者有重疊足跡,請參照下方【接觸者/確診指引】

【回居所時建議流程】

  1. 家門口配置污衣桶,與一瓶噴灑用酒精(可能的話可以再加一瓶次氯酸消毒水)
  2. 一回家先以酒精初步乾洗手再開門(禁摸眼口鼻)
  3. 進門後脫下最外層衣物至污衣桶,直接進入浴室洗澡換衣服
  4. 洗浴後使用消毒用品噴灑衣物與接觸過的門把
  5. 儘量勿接觸污衣桶衣物,並儘速洗衣
  6. 若家裡居住不止一人,可以房間與浴廁為單位預先分割出一人一室的分隔空間,並儘量分開用餐。

【外出用品清消建議】

  1. 應於家中設立污物區(污衣桶)放置外出用品與衣物
  2. 初步可使用75%酒精噴灑、塗布(手機可使用酒精擦拭)
  3. 準備含次氯酸/次氯酸鈉的漂白水,稀釋100倍,浸泡後再洗滌
  4. 晒太陽半天(或丟在高溫乾燥的車上一整天)

如果您 『必須/曾經』 要前往 【潛在疫情熱點】,旅行指引如下:

1. 請避免前往已宣布為【三級警戒】縣市(臺北市、新北市),若有避要,也請至少避免經過所有已經公告之管制區域、公務機關與醫療院所。
2. 請勿使用大眾運輸工具進出警戒區,若有必要,請務必事先取得座位,並嚴格尊守所有該交通用具之防疫規則、保持防疫距離。
3. 於區內,建議勿於室內活動(無論有無通風)並避免所有非必要活動
4. 於室外活動,請一律戴上口罩並遵守防疫距離
5. 避免於區內用餐與共餐(無論室內室外),儘量使用便當並於可掌握的私人空間(如自已車上、或私人處所內)用餐。(請多多利用零接觸外送服務)
6. 回到居所時,請第一時間洗手、換下外出衣物並洗澡後再進行居家活動
7. 進入三級警戒區後,請避免再度離開三級戒備區
8. 離開疫情熱點區(政府增設之快篩站附近)後,請嚴守防疫距離,並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14 日,隨時記錄健康狀況,儘量避免外出。
9. 若有任何疑慮或不適,請撥打 1922 防疫專線,由專人為您服務


如果您已經確診,但醫院診斷/篩檢後請您回家休養,活動指引如下:

1. 禁外出與醫院/1922/地方連絡人保持連絡
2. 一人一室,禁與人接觸(尤其長者、幼齡)
3. 如果發燒,可服用退燒藥(普拿疼)自行休養。
4. 如果有較嚴重症狀,如:喘、呼吸困難、胸悶、胸痛、指甲或嘴脣變紫:請打119,或與鄰近負責的警消連絡。
5. 環境請做好清消。(酒精、次氯酸鈉)
6. 請與您的密切接觸者連絡,請他們遵守以下原則,並將該關線索交予連絡/疫調人員。
註: 接觸者定義: 於出現症狀『前三天』曾經有15分鐘,同一空間共處一室,可能接近至三公尺內

1. 禁外出
2. 一人一室,禁與人接觸(尤其長者、幼齡)
3. 做好居家環境清消。
4. 如有任何症狀/不適,可打1922咨詢,並詳細說明接觸史。
5. 保持連絡方式暢通,等待官方負責單位給您進一步的通知(如下方文件)。

1922常見問題

1、我與確診者足跡重合(去過確診者去過的地方)?我該做什麼?
a:  若無症狀,請正常生活、健康偵側、全程戴口罩
若有症狀,戴緊口罩,至醫院就診並詳述可能接觸史,採檢

2、已完成採檢,結果何時出來?
a: 採檢結果若為陽性,地方衛生局將主動安排安置 — 若三天(72小時)沒有任何通知,則多為陰性。當然在等待期請避免外出。

3、我有朋友家人被通知確診,但我沒有收到任何通知?怎麼辦?
a: 若曾與接觸者有明確的15分鐘以上的面對面接觸,請直接進入14日居家隔離狀態(在家裡等消息),並可以主動通報1922。若有症狀,當然請務必通報。

 

 

希望大家能安全度過這次最大的危機,本文會隨時更新。

刷牙三三三。三個最基本的刷牙原則

一、看的到,刷的到
二、一次只刷一顆牙齒
三、牙縫要使用牙線與牙尖刷清潔


圖片一
看的到,刷的到

改善你的刷牙最重要的事情,請好好的看著你自已 — 在浴室或是梳妝台,手拿牙刷、不沾牙膏(或者只沾一顆綠豆,最低限度的大小),面對你的鏡子,咧開嘴巴,試著看見自已的每一顆牙齒,開刷。

然而大部份人,嘴巴張的再開,都會有看不見的死角 — 常見的死角有兩種:牙齒的臉頰面,與上排牙齒的顎側面。牙齒頰面因為緊臨著臉頰肌群等厚厚的組織,常會被嘴脣擋到而難以看見;而上排牙齒的顎側面則純粹是因為被前牙擋住,又因為其結構面沒有關節可以改變其與眼睛眼的相對關系,也很難看見。關於如何看見每一處死角,詳請參照專文:『看的到,刷的到 — 如何做到貝氏刷牙法』

圖片二

一次只刷一顆牙齒

牙齒是個比想像中更加脆弱,也無聲的器官。讀者可能會有疑問,不是說牙齒很『敏感』 — 很多人牙痛的時候表情簡直像是熱鍋上的螞蟻,非得立刻看到醫師,或吃下止痛藥不可?但這其實是牙髓腔與牙周韌帶發炎的時候才會有如此痛楚。

在牙齒與齒齦相對健康的時候,齒齦組織上面分布的感覺神經是非常少的,而牙釉質則更是堅硬的幾乎所有的觸、 冷、熱感都難以感受。所以人們在刷牙的時候,其實相對上很難準確的『感覺』牙刷的位置 — 除非你有敏感性牙齒 — 因為某個因素,你的牙本質暴露在空氣之中 。通常都是要牙刷接觸到牙齒與牙肉的力量大到一定程度時,刷牙的人才能夠有刷牙的實感。但這『一定的程度』配合大部份人相對快速、省時、慣性的刷牙習慣,往往就足以對角質化的牙齦表皮造成損害 — 更別說如果牙根表面,相對柔軟的牙骨質/牙本質若暴露在空氣之下,尼龍刷毛配合助磨擦劑所帶來的磨損效果了。

因此,如何控制刷牙的力量在『正好清潔,又不傷牙齒』 的程度,就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了。在此先給個提示:正確刷牙的感覺,應該是『牙齒有微微的壓力感,牙肉雖然有接觸到刷毛卻沒有剌激的感覺』  — 而如何確認自已有沒有刷好牙?就要回到第一個原則了 — 『看的到,刷的到。』

【圖片三】

牙縫 = 牙線+牙尖刷

許多牙刷(或牙膏)都強調自已的結構可以『深入清潔齒縫』,真做的到嗎?

深入可以,但清潔不行:因為牙刷在物理上有著自已的極限,所有的刷毛因為設計的關系,有清潔力的地方都僅止於毛尖的區域,利用毛尖的緣角垂直方向的刮除牙菌班;相對而言,刷毛的側面大多是光滑的,並擁有平行的紋理。刷牙的力道過強令刷毛是以側面接觸牙齒或牙齦面時,會更像是刀刃劃過表面,只會留下一道深深的刻痕,對沾附其上的牙菌班幾無刮除效果。

相對而言,牙線、牙尖刷便出現了,無論是牙線利用蹦緊的線刮過牙體,或是牙尖刷應用極細的刷毛結構模仿牙刷穿入牙縫的動作,都可以有效的完成牙縫的清潔;而它們也都各自有一些方便使用的變形,詳情可以進一步追縱在下,會有更詳細的介紹。

-TO be continued~

心之悅翎 – 將成父母的育成中心

 

迎接新生命的過程,也是檢視自已前半生生命歷程的最好機會。

從老婆懷孕開始的那一刻起,我在人生中第一次被『懷孕』對身體帶來的影響衝擊到了 — 而這結合臟器至體表,牽涉到站坐臥步態的各種改變與課題,每一天都讓自已擔憂傷神。或許也有孕婦真的適應的自然而然吧?但經歷過這一輪且不斷的請教其餘朋友的時候,卻發現其實在產子的喜悅之前,我們隱藏了很多孕婦對身心帶來變化與考驗的逆來順受。

抽筋、腰痠、排洩、失眠、腹痛、孕吐、生產的擔憂、寶寶的成長……

懷孕真是件辛苦的事哪 — 尤其是想要解決這些問題,除了看婦產科或是想辦法休息或吃東西以外,連按摩或運動都做的綁手綁腳的時候 — 還好在動念想要解決這問題的時候,我們花了一些時間,終於在網路上找到了片片斷斷的媽媽教室以外,一個更永續性與可靠的選擇 — 位於臺中市北區梅川河畔,由一群物理治療師們聯袂開設的這一間:『心之悅翎 — 產婦小天地』

 

 

心之悅翎其實是物理治療師們在業務上一個全新的嘗試。他們不走物理傳統的『治療』路線,捨棄機械復健而以徒手的課程,以一位物理治療師面對一對夫妻這樣的模式,用『按摩』與『教學』的手法帶領新孕夫妻來面對自懷孕至生產所可能產生的各種課題。

 

的,重點是『夫妻』 — 迎接新生命,共組家庭的種種事,從來就不可能是妻子一個人得背負的任務,尤其是在家家戶戶都是雙薪的現代,該是丈夫背負起更多責任的時候了 — 這正是心之悅翎成立的一個重點課程:『我的超人爸爸』的重點內容 — 協助爸爸在懷孕以致於月子的時間,可以協助媽媽度過產子前後的每一道生命關卡。

我的超人爸爸大致上分成兩個部份的課程:一是在孕期協助妻子在身心上的舒緩。二是在分娩前後輔助媽媽度過難關並兼顧新生兒。每一次上課都是夫妻同在,在物理治療師的執教之下,手把手的協助每一位爸爸克服心理的障礙,一步步的撫平媽媽身心靈的痛楚 — 至少在絕大部份問題發生的第一時間,我們有機會可以協助一定程度處理的同時,成為媽媽最好的夥伴與助力。

還記得第一次踏進心之悅翎,嘗試著在妻子的身上比劃與按摩的時候,還因為不知道如何拿捏力度而有點不知所措。可是老師們深入淺出系統性的實作示範,更是讓人重新體認到孕期的生理狀態比起平常是有這麼多的不同,哪邊可按哪邊不可按?力道拿捏該淺還是該深?如何在效果與疼痛之間取得平衝?如何面對新生兒的到來?『親子同室』又要如何評估?怎麼操作?不說不知道,懷孕的學問還真是博大…。

 

當然,除了『超人爸爸』以外,心之悅翊更多的是從初孕至育兒的各種肌理教學課程 — 解決生理結構改變問題最基礎的『半身/全身按摩』系列,改造生體機能的進階『孕婦彼拉提絲』健身課程,讓生產過程更溫柔順利的『助產操』『乳房按摩』『親餵指導』,以及讓孩子更舒適成長的『嬰幼兒按摩』『嬰幼兒發展瑜珈』『親子彼拉提斯』 — 如此全面性的孕期成長課程,幾乎可以說是現代媽媽們可以選擇的,最全面性的孕產婦的生理問題解決方案了。

在內子懷孕的這段時間,說實在的真的很辛苦。如果沒有在心之悅翔被指導了不少按摩與運動的技巧與方法的話,那肯定更難過的吧。老實說我甚至不止一次偷偷在英文網頁查詢人造子宮的發展進度,如果有一天…女生可以免除懷孕之苦的話…

當然短期之內體外生殖技術還停留在科幻想像之中,在這之前,若可以把懷孕的最新知識更有效率的散撥出去,在醫療機構內,例行的產檢外,每位孕婦都能在家庭與複健,合理的預算支持下,適切的解決自已在生理上的不適與需求的話…

 

當懷孕不再是含辛茹苦…

希望終有能看到這…幻想的一天。

也期待 心之悅翎 這樣協助新生夫妻解決問題的復健機構可以更加的普及,給所有對懷孕感到辛苦與不安的夫妻們,帶來更平靜與順利的產程。

 

~END

新年快樂! 咦?怎麼跑去做全身健檢了呢?

是的,做家 JJLi 跑去做全身健康檢查了。

為了自已的婚事,也為了接下來十年的人生計畫來做準備 — 所以早在和Shina論及婚嫁的時候,就已經決定要來走這一遭的全身健檢 — 給自已,也給未來的家庭有一個比較安定的保障。

所以為什麼要做健檢呐?

全身健檢是什麼?

人類的身心狀況,以現在生理學的結論來簡略,在二十歲以前是一個發育的過程,二十至三十歲間則是成熟的衝剌期(生育期),三十歲以後便開始了漫長的緩下坡。無論是器官的功能、組織的變化以至於細胞內運作的細節都會慢慢的退化、變性,因此,確實的掌握自已能掌握的生理資料,決定接下來幾年的生活方針就變的非常重要了。

全身健康檢查 — 就是在合理的預算以內,為自已的身體在醫療網內建立可定期更新的資料庫的一個行為。其目的有二一 是為自已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生活依建議做出合理的規劃,二 是在自已信任的醫療網內建立可供未來查詢的初始資料庫。

無論是什麼疾病 — 雖然所謂『健康』是有個生理學上的『基礎』的定義,但很多時候以醫師的角度還是會需要病人自身的背景資料來做比對,確認病人的情況是否有個別的特異性的同時,也方便對未來的病況做出研判與方針。也因此,全民健康保險(健保)針對四十歲以上的中年朋友也有提供三年一次(六十五歲以上每年一次)的定期全身健檢免費額度,建議大家『至少』每三年要做一次檢查,避免身體在無預警之下亮起紅燈的話,那可就真的糟糕咯。

 

閱讀全文〈新年快樂! 咦?怎麼跑去做全身健檢了呢?〉

謝謝大家的生日祝福,然後,我要結婚了~

The Wedding,

這幾個月,都在籌備這個全新的結束與開始。
These days we are prepared for this.

無論在現實與網絡的各個角落;人生每個瞬間與我們交流的前輩好友們…
No matter where and when you know us, our dear friends.

劉欣宜Shina  與  李俊昇JJLi   將在以下的日期結為連理
Shina Liu and JJ Li request the honour of your presence at our marriage

公元貳零壹捌年  肆月貳拾捌日  中午 拾貮  點整(午時三刻)
On Saturday, April 28, 12:00 in the afternoon
於臺中市 大里區
In Dali, Taichung City, Taiwan.

僅此,誠摯的邀請各位填寫下列表單,

我們將依據您的回覆,將正式的喜帖遞送與您。

【婚禮出席調查表單】
https://goo.gl/forms/8nbvKWwSxK6dAvMj1

 

~JUST going FUN~
And Thank you for watching

 

大臺中新社偏鄉醫療站 營運一年了

。新社偏鄉醫療站,成立一年了。

這一年,在臺中市的後花園,很是實際的體驗到了什麼叫作『醫療資源的差距』 — 哪怕在這座島嶼上,牙醫師已經是日常生活中,比診所還多,與便利商店比肩的存在。

別以為這樣的廣告看著就像在看神話一般,哪怕臺灣 — 在僅僅兩千萬人口裡面有超過兩萬個執業中牙醫師的島嶼,只要一離開各大城市的核心區,牙醫人口比便很容易的突破一比兩千的統計平均(哪怕在基隆市、南投市這樣的城市),超過四千人才能分配到一個牙醫師的所謂偏鄉區域更是大有人在。在這裡執業的牙醫師也許可以靠著健保給付賺的盆缽滿滿,其嚴重不足的醫療供應量卻總讓人望牙醫而興嘆。

請想像一下,如果有了點年紀,住到了一個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想要養老 – 也許是猴探井,也許是東勢的山上 – 突然有一天,你的牙齒不太舒服 — 在這之前你根本沒想過要去找牙醫診所,結果一打開蒐尋引擎,離你最近的牙醫診所根本不在你開車十分鐘內的村上,甚至跑到附近的鄉鎮中心的牙醫師更是人潮滿滿排不進去 — 只能等待,等待,等到傳說中有人爽約的空檔,或者約診的病人快完的間隙…。

 

這時候若是鄰居和你通知說附近有一間很有效的密醫,你去不去?

或者,直接到中草藥行買些膏藥,像一般跌打損傷之類的就地塗敷解決,你做不做?

更有甚者,哪怕在這樣的偏鄉所生活的人們,其實多數還是得為生活 — 甚至存活而打拼的辛苦人。他們也像住在城市的你我一般,一般白天正是農忙或工作的時刻,等到有空閒的深夜哪怕有心想治牙 — 也沒有醫師可找了。哪個在工作中的一般人能承受的起每1-2周固定請一天假,持續三個月到半年 — 只為了保養或重建自已的牙齒呢?(還兼顧得花上一大筆錢…)

在臺灣,已發行的健保卡有絕大部份的卡面都曾經使用過 — 但其中只有1/3曾經被拿來看過牙齒。

哪怕是有了健保,哪怕是牙醫診所看起來比起診所還多上許多,擁有一口好牙依然是件難以達成的事。

新社牙科巡迴醫療站,已經營運一年 — 醫療的負載量也早已滿載,看著滿滿的約診本以及各式各樣辛苦於牙口的病人們,對於更多難以接觸牙醫的朋友們,或許我們可以在網路上做的更多 — 就從診間最常見,最簡單的問答開始吧。

 

Shared by JJLi
~JUST going FUN~